精神科藥物的副作用

服食精神科藥物時的副作用

副作用因個人差異造成不同程度的不適。錐體外系反應(extrapyramidal syndrome)是抗精神病藥最常見的副作用。這組反應通常有以下四種狀態:

  1. 假性柏金遜氏反應(pseudo-parkinsonism):

    (病者面容及肢體僵硬,手腳震顫,動作遲緩,腳步碎小,起立、步行及其他動作均感困難,唾液分泌增加。

  2. 靜坐不能(Akathisia):

    病者心煩、無耐性,要不停地活動。站立時不斷搖晃身體,有困難入睡。

  3. 急性肌肉張力失調(acute dystonia):

    病者身軀或四肢部份肌肉持續攣縮,造成特殊的姿勢,如雙眼上翻,不能向下望,頸向後仰,舌外伸或捲曲。

  4. 遲發性運動失調(tardive dyskinesia):

    病者口、舌或身體其他部位肌肉不受控制地蠕動。病者口部有如不斷咀嚼,或口含糖果一般。這種副作用在部份病人長期使用藥物後出現。調減劑量會短暫性令症狀惡化,之後情況才有改善,但對某些人,這副作用可能是永久的。部份會隨年齡增長而增加風險,但偶爾亦會在年青病患者身上發現而變成傷殘。 其他副作用如渴睡、頭暈、呆滯、口乾、眼花、體重驟升和便秘等也頗常見。有些人會較受這些副作用所困擾,他們會因為不自覺的動作而尷尬,又或者對於四肢感到無力而沮喪,很容易放棄停止服用藥物。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與醫生和專業醫護人員商議,在不減少效力的情況下嘗試減低藥物劑量,或用另外一些藥物紓緩該些藥物的副作用。

減少效力的情況下嘗試減低藥物劑量,或用另外一些藥物紓緩該些藥物的副作用。

我可以如何應付藥物副作用?

首先,患者應將副作用如實告訴醫生。在門診部門,醫生往往工作繁忙,因此患者在覆診前,最好用小字條記下想告訴醫生的話,以提醒自己。見醫生時,除了回答醫生的問題外,也要主動提出藥物引致的不適,讓醫生為你操心,找出解決的方法。千萬不要害怕給醫生添麻煩而隱瞞實情。

第二,應該按照指定的時間及份量服用藥物。有些患者不能忍受副作用,但又不告訴醫生,自己偷偷減少服藥,或者自作主張,不服用某些藥。須知有些藥是用來克制或中和其他藥的副作用的。不吃這些藥可能令副作用更嚴重。私自減藥會令醫生產生錯覺,以為患者的處方不對,修改之後,可能會更不適合。正確的做法,是提早覆診,或告訴精神科社康護士,以轉達給主診醫生知道。

第三,必須遵守有關用藥物的避忌。有些藥須於飯後服用,以減少對腸胃的刺激。有些則不能與酒精共用。這些都必須遵守,以免危害健康。
個別的副作用也有應付的辦法,現列舉如下:

肥胖:應控制飲食,並做適量運動。

口乾:可不時喝少量水,以保持口腔濕潤。一些涼果,如檸檬乾、陳皮梅也有生津的作用。

早上渴睡:可提早服用晚間的藥物,此外,早上喝一杯咖啡也可以提神。

起床時頭暈:部份抗精神病藥會令人站立時血壓降低。應付的方法是避免突然站立。起床時應先坐在床邊,待一分鍾後才站立。

疲倦:做些運動會有幫助。

皮膚對陽光敏感:這是部份抗精神病藥的副作用。患者應避免在烈日下暴曬,盡可能穿上長袖衣服保護皮膚。

瞳孔放大:部份藥物會令瞳孔放大,視覺迷糊。為保護眼球免被強光所傷,在烈日下應戴太陽鏡。

醫生可以用甚麼方法幫助我減輕藥物的副作用呢?

醫生可以用以下的方法減輕藥物的副作用:

  1. 選用副作用較少的藥。但這些藥往往比較貴,或由於其他原因而無法供應。

  2. 針對個別副作用而選用其他藥物。抗精神病藥的種類很多,副作用可能不盡相同。醫生可根據病者的情況選用較適合的藥物。

  3. 可開一些化解或中和某些副作用的藥。

  4. 減少藥量。有時康復者病情已穩定,可逐漸減少藥量。在減藥期間,副作用會逐漸減弱甚至消失。

  5. 使用一些非藥物的治療方法。如用鬆馳運動消除緊張,用心理治療減輕抑鬱,或改變睡眠習慣以應付失眠。一般而言,這些治療方法對精神分裂症只有輔助功效,不能完全取代藥物。

  6. 改變服藥時間。例如引致眼睏的藥可改在晚上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