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始: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中

1952

一群熱心人士組成「心理衞生研習小組」

1954

香港心理衞生會正式成立,創辦人包括香港首位精神科醫生葉寶明教授及學者鄭何艾齡博士

1959

在港舉辦首屆「心理衞生週」,以慶祝該年為「世界心理衞生年」

1965

加入世界心理衞生聯盟為會員

1965

與二十八個團體合辦「衞生展覽會」

 

耕耘:六十年代中至七十年代

1967

成立艾齡樓,為全港首間設於公共屋邨的精神病康復者中途宿舍

1967

出版「香港心理衞生會通訊」,定期提供有關心理衞生的訊息和資料

1968

加入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為會員

1968

與世界心理衞生聯盟合辦「遠東區心理衞生研討會」,主題為「心理衞生之教育」

1969

加入香港公益金為會員機構

1970

根據公司條例註冊成為法人團體

1971

在港主辦「第二十四屆世界心理衞生聯盟國際會議」,主題為「心理衞生與都市發展」

1971

開展精神病醫院志願探訪服務

1972

出版「香港心理衞生會會刊」,為全港唯一以心理衞生為題的期刊

1972

成立「葉寶明教授紀念基金」,以延續葉教授對心理衞生教育的努力

1977

以試驗性質推展康樂社服務,為艾齡樓離舍舍友提供社交康樂活動

1977

於灣仔溫莎公爵社會服務大廈正式開設總辦事處

1978

成立白田兒童中心,為全港首間服務嚴重弱智兒童的訓練中心及宿舍

 

發展: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

1980

由於政府實施九年免費教育,白田兒童中心轉變成為一間嚴重弱智兒童特殊學校

1980

成立恆康社,為本港首間為精神病康復者而設的康樂社

1982

成立彩雲宿舍

1984

成立觀塘工場,為本會開辦的首間庇護工場

1984

成立順天中心,為本會首間為嚴重弱智成人提供訓練的展能中心暨宿舍

1984

獲政府撥地於觀塘興建一所多元化康復服務大樓

1986

成立隆亨中心

1986

成立「邱大斌先生紀念基金」,以延續邱先生對推廣心理健康教育的貢獻

1987

成立廣福宿舍

1987

艾齡樓遷至重建的黃大仙下邨新址,提供較佳的環境設施及職員編制

1988

成立顯徑宿舍,是本會首間兼收男女性精神病康復者的中途宿舍

1988

以試驗性質為中途宿舍離舍舍友提供續顧服務,計劃由凱瑟克基金贊助

1989

成立李鄭屋宿舍

1989

恆康社轉變服務形式,易名為恆康社暨日間中心

1989

觀塘多元化康復服務大樓計劃在區議會進行諮詢時,受區內居民反對,計劃暫時擱置,並加強在地區推行教育活動

1990

觀塘工場遷至重建的翠屏邨新址,改善了環境設施和人力資源

1992

成立李鄭屋工場

1992

成立荃灣展能中心,為本會首間設於私人屋苑的服務單位

1992

獲香港公益金資助,正式開展續顧服務

1992

恆康社暨日間中心的搬遷計劃遇到麗港城部份居民的反對

1993

獲香港賽馬會資助,推展為期兩年的「心理健康新里程」公眾教育活動

1994

成立天瑞宿舍,為本會首間為多種殘障人士而設的護理院舍

1994

成立恆健中心,同時恆康社暨日間中心易名為恆康中心

1994

廿四小時「心理健康資訊熱線」正式投入服務

1994

開展輔助就業服務

1995

成立油蔴地展能中心

1996

重組輔助就業服務,成立訓練及就業服務中心

1996

恆康中心正式結束,部份學員及會員轉往恆健中心或其他日間訓練中心

1996

開展駐機構職業治療服務

1997

成立康屏宿舍、康翠宿舍,為本會首辦的中度弱智人士宿舍

1997

成立樂富宿舍,為油蔴地展能中心學員提供配套的住宿服務

1997

觀塘多元化服務大樓落成,正式命名為香港心理衞生會賽馬會大樓

1997

獲香港賽馬會贊助開辦小型店舖「卓思廊」

1999

開展駐機構臨床心理服務

1999

在醫院開辦首間「卓思廊」便利店

 

凝聚:千禧年代至今

2000

成立蓮覺樓,以自負盈虧形式為中途宿舍離舍舍友提供多一項社區支援設施,開辦費用由東蓮覺苑贊助

2000

成立教育中心,統籌本會心理健康推廣及教育工作

2001

成立「蔡永業醫生紀念基金」,以紀念蔡醫生對本會三十多年來的貢獻

2002

開展駐機構物理治療服務

2002

在醫院開辦首間「卓思廊」復康用品專賣店

2002

成立附屬公司明途聯繫有限公司,為殘疾人士製造訓練及公開就業機會

2002

恆健中心採用「會所模式」運作,讓中心會員有更多自主自決的空間

2002

開展社區精神健康連網,為精神病康復者建立社交網絡

2003

參與香港醫學會舉辦的「杏林歌韻傳心聲」,為「蔡永業醫生紀念基金」籌款

2003

在觀塘及大埔/北區開辦深入就業援助計劃,協助綜援人士及準綜援人士尋找工作,步向自力更生

2004

獲「思健」精神健康計劃資助開辦「精神健康急救課程」

2004

舉辦首屆「香港足球復康盃」

2005

開辦社區精神健康照顧服務,為剛離院的精神病康復者提供持續社區支援

2005

開辦職業康復延展計劃及展能中心延展照顧計劃,以回應智障學員老化的訓練及照顧需要

2006

獲授權為「精神健康急救課程」的特許培訓機構,訓練本地導師教授香港版的課程及簽發課程證書

2007

成立訓練及就業服務中心(新界),原來單位易名為訓練及就業服務中心(九龍),讓就業支援服務有更大發展空間

2007

與世界心理衞生聯盟及兩個本地團體合辦為期五日的「2007年世界心理衞生聯盟世界會議」,主題為「文化對精神健康的影響:東西薈萃」

2007

開展社區精神健康協作計劃,協助社區內懷疑有精神問題或受情緒困擾人士接受適切服務

2008

舉辦首屆「家家有晴」家庭精神健康推廣計劃,加強與地區組織的協作,推廣家庭精神健康訊息

2009

白田兒童中心遷入位於歌和老街的獨立校舍,正式易名為臻和學校

2009

成立賽馬會心薈庭,以自負盈虧經營方式運作,為本會第二間為精神病康復者而設的社區輔助居所

2009

與兩個本地團體合作推出為期五年的「賽馬會思覺健康計劃」,提升市民及相關專業人員對思覺健康的認識

2010

成立社區康復學院,為內地精神衞生及社區康復服務單位的同工提供培訓及顧問服務

2010

成立傅德枬輔導及發展中心,以自負盈虧經營方式運作,提供輔導、小組治療及專業培訓

2010

於觀塘區及大埔區開展三間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分別命名為恆健坊、恆樂坊及恆悅坊

2012

教育中心重組為社區教育部,支援各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在地區進行心理健康推廣

2012

獲「思健」精神健康計劃資助,與三間非政府機構合辦為期三年的「朋輩支援」先導計劃,培訓及聘用朋輩支援工作員於本會單位工作,與服務使用者分享個人復元經歷

2012

舉辦首屆「全港抗抑鬱測試大行動」,在全港十八區為超過五千名市民進行抑鬱測試

2012

舉行「攝影治療成效研究」發佈會,公佈「想說‧相說」精神康復者攝影治療計劃的成效

2013

成立臻和學校法團校董會

2014

舉辦六十周年啟動禮暨「同心喜跑」慈善馬拉松

2014

與香港教育學院簽署合作備忘錄,為本港的準教師發展心理健康培訓課程

2014

舉辦「抑鬱症可否預防?」心理健康研討會,邀請世界各地及本地的著名精神健康專家作多個範疇的討論和經驗交流

2014

出版《鑽禧特刊》,回顧本會六十的會務發展

2015

與醫院管理區新界東聯網合作推行「綜合心理健康計劃」,派駐社工在6間普通科門診診所服務,為有輕微情緒問題人士提供早期介入和支援

2016

獲「思健」精神健康計劃資助,與三間非政府機構合作,開展「復元學院計劃」,在不同地區開辦與精神健康相關的訓練課程予復元人士

2016

獲邀參與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策劃及捐助的「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推行以社區為本的支援網絡,全面提升長者面對晩晴生活的抗逆力

2017

推出「輔負得正」手機應用程式,讓市民可利用程式了解及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情況,及獲得線上的情緒諮詢服務

2017

推出「Jobs Express@mha」手機應用程式,為殘疾人士提供就業資訊、提升求職技巧及進行自我模擬面試

2017

重新檢視機構願景、使命和核心價值,並訂立「精神健康‧全民共享」為機構的願景

2017

成立「盧懷海醫生紀念基金」,以延續盧醫生對香港精神科服務的精神

2018

獲「滙豐150週年慈善基金」資助,開展「友約會就業支援先導計劃」,協助在職殘疾人士維持穩定工作,並透過培訓提升企業關注員工精神健康

2019

舉辦「65周年心理健康研討會」,主題為「Restoring Shattered Minds」,邀請多個來自世界不同地方的專家,分享各地在嚴重精神病患者復元實踐方面的見解

2019

開展《私營殘疾人士院舍專業外展服務》先導計劃,由跨專業團隊為沙田、大埔及北區的私營殘疾人士院舍院友提供服務

2019

李鄭屋工場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款,進行現代化裝修工程,並於竣工後命名為「賽馬會協創坊」

2019

本會全數15 間院舍均獲社會福利署發出《殘疾人士院舍牌照》

2020

擴展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服務,成立恆泰坊,令本會在觀塘區的服務點增至3個

2020

成立蘇屋宿舍,為嚴重智障或嚴重肢體傷殘人士提供家居式住宿服務

2020

開設「就業支援服務中心」,為健全綜緩受助人提供個人化及針對性的綜合就業支援服務。

2020

獲「中銀香港百年華誕慈善計劃」資助,推行「職夢‧教室—特殊學習需要青年就業計劃」,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青少年提供就業支援

2020

獲「中銀香港百年華誕慈善計劃」資助,推行「無憂媽媽—產後婦女情緒健康支援計劃」,為有需要的婦女提供臨床心理評估及輔導,並為其家人及照顧者提供支援

2020

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資助,推行「賽馬會康齡『身』世紀計劃」,為觀塘區及大埔區精神健康綜合中心的年長會員提供個人健康生活管理指導,以改善其精神及身體的健康狀況

2021

疫情期間,設立「疫有需要」電話熱線及為有需要市民提供可負擔的心理輔導服務

2021

本會成為審計署的審核對象,署方在機構管治、服務、行政和服務作出極為仔細的審核工作

2021

訂定新的5年策略發展計劃(2021-2025)以配合本會發展的需要,新的計畫依據本會的三項使命,並釐定5個主要策略方向及關鍵成果指標,包括機構效率、優質服務、關顧員工、公眾教育及發展新服務

2022

成立資訊科技工作小組,提升機構效能

2022

本會獲公益金撥款,推出「正向行為支持」發展及推廣計劃,發展以能力為本的「正向行為支持」介入模式及專業培訓,並推動成人智障服務應用及實踐,同時協助照顧者支援智障家屬

2022

本會獲醫務衛生局第一期「精神健康項目資助計劃」撥款,推出「家同行」計劃、「長者上網易」心理健康科技資助計劃及精神健康急救 (關懷青少年版)普及計劃

2022

本會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款,推出賽馬會「再闖男天」計劃,以接納及承諾手法幫助有精神健康困擾的男士

2022

本會於澳門成立港澳心理衛生會,並已完成註冊工作

2023

本會獲醫務衛生局第二期「精神健康項目資助計劃」撥款,推出 「生命路.伴同行」計劃、「家友好.同行」計劃及「成長‧有你-支援特殊學習需要青年就業計劃」

2023

推行「院舍一站式日間訓練及照顧服務」試驗計劃,安排部份老齡智障人士留舍進行日間訓練

2023

推行「優化庇護工場服務模式」試驗計劃,在庇護工場提供階梯式的多元化職業康復訓練

2023

本會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款,推出賽馬會「樂眠無憂」計劃,以失眠認知行為治療手法幫助有睡眠困擾人士

2023

本會與蘇黎世保險(香港)合作,得到Z蘇黎世基金會全力支持,推出Chill Lab 超自然研究室,採用擴增實境(AR)和虛擬實境(VR)技術,建構實驗性青少年精神健康遊戲空間

2023

本會舉行大灣區精神健康醫社聯動高峰論壇,主題為「社區服務 共建未來」,一眾精神衞生醫療專家分享在社區管理精神分裂症和頑治抑鬱症患者的經驗,探討增強醫社合作之法

2023

大力發展資訊科技的應用,推行會員個案管理系統、資產紀錄管理系統、藥物管理系統,以及多個服務計劃的手機應用程式

2024

本會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款,推出賽馬會「順孕無憂」計劃,於本港八間公立醫院婦產科進行產前/產後抑鬱症的早期篩查及識別

2024

本會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款,推出賽馬會「復元有晴天」社區支援計劃,為重性精神複元人士提供社區的過渡支援服務